海外华人对祖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奉中国为“正统”,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并延续传统习俗,即便离开故土百年也未曾改变。本书作者认为,这种观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向心力”,随着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海外华人的民族凝聚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海外华人把当地人叫“外人”
海外华人认为中国才是“正统”,这种民族自豪感根深蒂固。英国作家詹姆斯·金奇曾给我讲述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普拉多的一件奇事:一家华人社区创办的报纸,在头版报道了“3名外贼(意大利人)”在唐人街行窃的新闻。金奇打电话给该报主编,结果发现当地华人不光把意大利人叫“外贼”,甚至把华人之外的所有人都称作“外人”。
美国汉学家白鲁恂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华人认为自己和其他民族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即便生活在遥远的国度,忍受着孤独且无法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他们在潜意识里还是顺理成章地将自己所在国的其他国民称作‘外人’。”
无论在哪里,海外华人社区总是保持着“中国特色”。比如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华人更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中文学校;而在西方国家,华人虽然在人数上不如在东南亚多,但华人社区还是组织了各种“周末中文学校”,让他们的孩子在那里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北美华人中还流行一种“寻根”文化——他们会设法回到中国、回到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希望找到自己的远房亲戚。梁埃文(Evan Leong)就是其中之一。1997年,当时的埃文还是一名大学生,在谈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时,他激动地写道:
“我的祖先在125年前就来到了美国,但我至今仍不是彻底的‘美国人’。不论别人怎么称呼我,不论我穿着什么样的衣裳、吃着什么样的食物、有着怎样的喜好,不论我的朋友来自哪些种族,也不论我和什么样的女孩约会,我明白,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
更有趣的是,在美国,新来的中国移民似乎比在本地出生的华人更觉得光荣,因为大家认为他们的“中国味”更正,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则没有这种情结。埃文在谈及其家族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时说:
“虽然远离中国……但我们仍然在美国沿袭着许多传统习俗。像过年过节以及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家会聚在一起;到了农历春节,我们也会穿新衣、大扫除、把家里装点一番,迎接新年的到来;清明节,我们也会去给祖父扫墓。”
华人身份带来强大凝聚力
近些年,“大中华”概念在华人中日益流行,充分体现了华人身份带来的凝聚力。这个概念囊括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所有华人社区,包括港澳台、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华人。“大中华”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领土或者政治上的观点。此类身份界定深深扎根于华夏文明,进一步扩大了华人把中国视为文明古国的维度。尽管中国大陆实行与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海外及港澳台华人还是通过投资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的俄国人大都避谈苏联,海外的印度人对印度做出的贡献也极小。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我们又找到了这种凝聚力的另一种新解释。在伦敦、巴黎、雅典、旧金山,某些人以西藏问题为由阻挠火炬的传递,但其他地方的景象大为不同。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拥护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足有上万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反对者;在首尔、长野、吉隆坡、雅加达、曼谷和胡志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各个城市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
当然,此类现象并非新生事物,也不是仅存于中国的特殊情况。身处异乡的人们常常在支持祖国的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支持。但是,华人相比其他侨民有几个特殊的地方:广布全球,数量庞大;由于受到特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海外华人拥有强烈的“中央之国”的身份认同;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及其全球利益的扩大,海外华人华侨的声望也会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民族凝聚力。